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技术精湛的“连铸一哥”

——记京唐钢轧作业部板坯连铸作业区赵海清

首钢日报 A03版专版  通讯员 董赛 石树东 2024年07月08日

在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板坯连铸作业区,有一位默默工作了26年的职工,他是跟随首钢发展步伐辗转“京—秦—唐”的典型代表,先后参与了首秦公司、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板坯连铸机的筹备、调试和投产热试工作。多年来,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他就是赵海清,一名浇钢主控工。

2018年,首秦公司搬迁转移到首钢京唐,在连铸岗位工作多年的赵海清也随板坯连铸机的搬迁来到了这里,开启了新的工作之旅。他在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业务水平最高,各个岗位技能都很拔尖,所以,经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一哥”。在作业区,只要有急难新重的工作,一定能看到“一哥”的身影,大家平常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问问‘一哥’怎么办”“‘一哥’在不在”“这件事怎么处理听听‘一哥’的意见”……时间长了,“一哥”已经成为大家在工作中的主心骨,似乎淡忘了赵海清这个名字,“有事找‘一哥’”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连铸机投产初期,赵海清在板坯连铸机改造中提出了很多切合实际的宝贵意见,实现了板坯连铸机在搬迁过程中的技术提升。尤其是6号连铸机扇形段结构形式改造,解决了困扰团队很长时间的角部横裂纹问题,实现了两台连铸机产量、质量的飞跃。在后续连铸机产能提升过程中,如何实现宽厚断面铸机飞包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面对难题,赵海清带领攻关团队,先后前往迁钢和一期炼钢部学习,并多次组织模拟演练,不断改进试验方案,制定了更详细、更安全、更高效的SEN插入式中间包快换操作方法。并以此为主线挂图作战,全面梳理耐材烘烤、钢水温度控制、快换流程和操作方法等,突破性地实现了“超宽极限断面”100秒内中包快换的奇迹,为铸机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赵海清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一哥”的称呼名副其实,很多现场难题都是由他带头解决的。6号连铸机淬火箱项目实施后,钢坯在完成淬火工艺时,因为铸坯表面会有残留水,而且钢坯相对较薄,水的冷却作用造成钢坯上下冷却不均匀而出现弯曲现象。面对新难题,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赵海清通过增加压缩空气风管,及时调整钢坯上表面水吹扫工艺,解决了钢坯弯曲的问题。

2022年,随着工艺改进,6号连铸机因其厚度限制,准备试用五孔式浸入式水口代替传统的四孔式水口。但在试验前的讨论会上,赵海清提出一个问题:“水口增加了一个垂直向下的孔,在开浇过程中,是否会对引锭头的冷却料造成冲击,甚至导致开浇失败?”光想不干不是他的性格。他每天盯在现场,仔细研究水口形式,一次次地制定方案、推翻,再制定、再推翻……他凭借着对待工作的精心、细心和耐心的态度,最终创造性地提出在冷料上增加一块冷却钢板的建议。解决了垂直水口冲击的问题,并一次试验成功。

说起赵海清的认真负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甚至有人说他“一根筋”。但也正是这种“一根筋”的精神,让他在工作中形成了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习惯,并时刻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每天早晨,浇钢平台上总会出现一个大家熟悉的身影——赵海清正在从浇钢平台到铸机辊道区域进行全面巡查,对设备运转情况、工艺操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习惯,让他提前发现和规避了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生产操作中的问题,“一哥”是铁面无私的。在生产准备过程中,都需要从平台下吊两支大包套管。为了节约时间,操作工有时会一次性地将两支套管同时吊上来,其间偶尔发生磕碰,影响套管质量。赵海清发现这种操作后,及时制止错误的操作。赵海清通过不断言传身教,大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抗拒到主动,在操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连铸机二冷水在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中,有时会因为水质问题堵塞二冷水过滤网,按照工艺要求,要定期清理过滤网。5号铸机停浇后,当班操作工在打开过滤网端盖过程中,发现螺丝锈蚀,用扳手无法打开,因为上个浇次二冷水的使用是正常的,所以怀着侥幸心理,放弃了开盖清理工作。赵海清得知后找到专用管钳,带着当班操作工想办法打开了过滤网端盖,完成了滤网清理工作。他认真地对大家讲:“你要是糊弄设备,设备就会糊弄你。”在赵海清看来,有规矩就必须执行,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小小的失误,也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在赵海清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而朴实的“连铸一哥”形象。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驻扎在生产一线的“一哥”,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才会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