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奔跑在巷道深处的“领头羊”
——记矿业杏山铁矿采矿作业区董兆林
![]() |
|
38岁的董兆林是首钢矿业杏山铁矿采矿作业区运转四班乙班班长,主要负责中深孔穿孔、回采出矿等地采工序。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采矿生产一线,踏实敬业、实干担当,带领班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2023年,董兆林荣获“矿业公司优秀班组长”称号,所在班组被评为矿业公司特级班组。
安全生产是各项工作的基础。2023年,采矿生产区域涉及-255米、-274米、-293米、-311米4个作业水平、10个作业点位,其中铲运机作业点位6个、中深孔台车作业点位4个,作业面广、点多、线长。作为班长的董兆林,每班下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当班所负责的多个水平穿孔点位、甩矿点位逐个走一遍。他每到一处都认真对现场顶板检撬情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人员精神状态情况等进行检查,对于不到位的地方,他更是身先士卒,带头组织整改,不整改到位,坚决不往下干。走一圈下来,至少也有5公里,加上身上穿戴的各种劳保、背的自救器和工具等,相当于每天一个负重越野跑。
走一圈,这只是一个班的开始,作为班长,董兆林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到组织生产中。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着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梭于采矿生产一线,保障生产安全顺稳。
对标挖潜是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顺应形势需要,董兆林带领班组人员从班组对标能源管控抓起。从井下现场实操到井上远程操控,一直在寻求指标效率最优化,不断加强岗位技能操作水平,协调人员、设备,及时解决生产组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个别中深孔台车岗位在接、卸钎杆及移车时效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他深入现场调研分析,帮助岗位总结适合自己的最佳操作法,提高作业效率;针对碎石台车配合铲运机处理大块存在处理点位单一、待机时间较长的问题,他提出将采场大块“分开堆放”,并平均分配至一条合适进路的上沿及下沿方向,采取“相互配合、互不干扰”的方式,减少设备待机时间,进而提高设备处理效率,降低柴油消耗。
在能源对标活动中,董兆林带领班组,根据作业区确定的效率指标,结合班组日常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对标方式,将班组各项指标打开分析,研究制定提效降耗措施。比如,班组内部结合铲运机写实情况,将作业过程分解成铲装、运输等5个小工序,逐一分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讨制定提升满斗率、巷道通行效率等5项管控措施,并要求每班对柴油铲运机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率及作业效率提升。
为深入推进“学巴登、提效降本”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董兆林坚持将创新工作纳入班组管理,教育引导班组职工转变思想,树牢“创新到处有,创新无大小”的班组创新理念,聚焦生产实际,带头组织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1400E电动铲运机是采场回采出矿的主要设备。原车设计用来引导保证电缆收放自如的摆动盘是依靠销轴进行固定,为保证良好的工作状况,需要岗位人员每天对其注油润滑,按期更换销轴和衬套。看着岗位每班辛苦地加油和定期检修,董兆林决定对铲运机摆动盘进行改造。
说时容易做时难。董兆林多方深入了解摆动盘的原理及构造,积极与厂家人员沟通研究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并深入现场对设备进行数据测量,做好详细记录。最终,确定了在摆动盘下方通过焊接两块翼板,并用螺丝固定的方式代替原车设计的销轴连接方式。升级改造后,经现场试用,效果良好,摆动盘不仅能够满足使用需要,还减少了岗位人员注油及定期更换销轴、衬套环节,降低了检修频次,节约了备件成本,现推广应用到其他铲运机上。
在董兆林的带动下,2022年以来,该班组先后提出“优化电铲对应留井布置,降低运距”“优化边帮刷角设计,提高铲运机运行效率”“巧加自动降尘装置见实效”等20余项合理化建议,完成“巷道小哨兵”“巧制拆胎工具”“扶手桥”“铲运机铲斗巧包角”等12项小改小革项目。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董兆林将继续“奔跑”在地采生产一线,用“领头羊”的责任和担当,带领班组职工全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为杏山铁矿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