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太行水镇印象
![]() |
|
![]() |
|
![]() |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最近,我被这句广告语圈粉了,周末便与几个朋友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河北易县,领略燕赵大地的风采。
易县距北京一百多公里,有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紫荆关、荆轲塔等著名旅游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的燕赵英雄的传说。
“恋乡·太行水镇”坐落在易水湖东侧,这里四面环山,易水河穿镇而过。据说,这里是在原安格庄乡古村落原址基础上依势而改建,是“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的养生宝地,成为易县打造的旅游产业新名片之一。
进入大门,迎接我们的是汉服体验馆、冰淇淋冷饮铺、工艺品亲子手工DIY等活动。一队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欢歌笑语,在草坪上相互追逐,玩着不知道名字的游戏。
水镇码头就在眼前,木板铺就的小广场、木头建成似古建的大门、木头的栅栏、木头的灯杆上都挂着写有“太行水镇”的杏黄色灯笼,不远处的画廊游舫和脚踏游船游弋水中,游客携儿带女排队等待登上游船,木板九曲桥连接两岸,不时有身着汉服的青年人穿梭其间。鼓乐声不时掠过易水河,随风从对岸飘了过来。
穿过大门,便是另一番景象。标准的摊位在道路两旁排列成街,有非遗项目展览展示区、农副产品展销区、还有乡野集市文创商品展销区,展示着易县及河北地区的非遗产品、特色食品及手工艺品。
行走在展示街上,易水砚的摊位映入眼帘。我收藏了三方易水砚,故快步走过去瞧瞧。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始于唐代,虽未列入中国四大名砚之中,却是地方名砚中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易县石砚艺人们又将现代艺术理念植入技艺之中,赋予新的生命。
易县铜雕也是全国闻名的特色手工艺雕塑产业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技艺的重要延续。特别是在清雍正帝建造清西陵时,开始融合宫廷铜雕技艺,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如今,易县铜雕的作品通常富含吉祥富贵和美满幸福的寓意,制作工艺复杂,全部由手工完成,展现了匠人丰富的经验和纯熟的技艺,其铜雕作品已经成祖国各地城市雕塑的组成部分。
铜雕展位旁边是清宫传统刺绣,展位内挂着几件绣品服装,图案充满中国文化元素,像凤舞九天、富贵吉祥、竹报平安、梅花争芳等等。从艺人介绍中得知,清宫传统刺绣又叫宫绣,始见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广为流传于辽代,兴盛于明清,晚清时达到巅峰。后来,清宫传统刺绣传人因绣院解散而流落民间。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来,1979年,王占录承包绣花坊经营刺绣业务,1991年创立了以传承、制作、创新、销售为一体皇家御绣服饰企业——河北易水工艺美术厂。如今,易水刺绣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新宠”。
展示摊位还向游客介绍易县狮子头、腌笃鲜、薰鸡蛋、桂花糯米团、贝勒烤饼、特色肘子、南湖野生鱼、长寿菜面条等名优小吃,还有张天峪鸭梨,牛岗乡苹果,易县板栗,磨盘柿子等农副产品。
我们随人流来到镇子上,水镇依原来样子修旧如旧完成了改造。一条小河将古村的村舍连接起来,宛若一串珍珠,一座座小小的风雨桥虽然只有数米,却大大地增加了水墨江南的诗情画意。水镇的西半部以各种小吃、特色食品,以及传统工艺品为主的手工作坊为主。忽然,传来一阵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唱腔,我们顺着声音来到一个名为“老茶壶”的茶馆门口。经过攀谈得知,原来茶馆老板就是石景山三家店人,今天他特意请来专业的河北梆子演员来为大家助兴。于是我们坐在茶桌旁,开始欣赏《大登殿》中脍炙人口的“金牌调来银牌宣”,感受苦守寒窑18年,终于做了皇后奇女子王宝钏的喜悦之情。
水镇的东半部,则是以河北地名命名的住宿小院。
出得东门,举目四望,翠绿的远山之下金黄的油菜花铺满大地,似罗平二月油菜花海醒人美目。易水河北岸新建的现代化建筑群在杨树林后时隐时现,五颜六色的鲜花把那里装扮得如莫奈的花园,风徐来,绿柳扬风,蜂飞蝶舞带来花香草芳,薰衣沁脾,好不惬意!一打听,原来这里还曾是央视《山水间》的独家拍摄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易县一处新的网红打卡地。
太行水镇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世界最美小镇中国首批成员单位、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等诸多殊荣。碧绿的湖水和连绵的群山,一半山水诗意,一半人间烟火。据说太行水镇的夜景更加迷人,那就下次再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