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基于多产业模式下冶金矿山企业构建全方位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是首钢重要的原料基地。自1959年建矿以来,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露天采矿、地下采矿、选矿加工矿产主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物流运输产业、装备制造业、矿山技术服务业等多种相关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冶金矿山企业。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域特点,企业一直承担着办社会职能,拥有学校、街道和“三供一业”等公益事业管理和服务单位,形成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独立矿区。
实践背景
一是落实国家要求的必然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矿业公司作为国有矿山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属于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同时,国家将“人人会应急”纳入了2023年全国安全月活动主题。所以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必然选择。
二是维护企业稳定的经营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国家对各项事故发生后的曝光力度和追责力度也逐渐加大。为了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开展好应急管理工作是矿业公司的必然要求。
三是矿业公司企业性质的客观需要。矿业公司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国有企业,覆盖领域广,人员结构、作业性质复杂,随着地采矿山的逐步投入,应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提及的高危行业中,矿业公司占4个。故如何在多产业模式下高水平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维护企业利益,保证广大职工、居民及学生教师生命健康安全是矿业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
四是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的客观要求。目前矿山行业危险系数高,对各项突发事件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最快的处置还是各大企业的突出难题。为了推动矿山行业发展,矿业公司从完善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着手,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矿山行业中各大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主要做法
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多产业模式大应急管理体系。
分层级设置应急管理体系。矿业公司领导牵头各专业处室进行研究梳理,结合矿业公司实际,制定应急管理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定了公司、厂矿、车间、班组四级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了包含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岗位应急处置卡、应急管理规范(程序)四级五类应急管理体系。
分产业建立应急管理框架。结合矿业公司多产业的实际,分别明确各产业涉及的突发事件类型,逐项理清关键控制要素,对照法规要求合理确定各产业应承接的预案类别,确定了23类公司级专项预案,安全、消防、环保、技术4个专业延伸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构建起了矿业公司级大应急管理体系框架。
分专业明确应急管理内容。在大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组织10个专业部门,从法律法规梳理着手,系统开展风险辨识、突发事件梳理、职责范围界定、响应分级、资源调查、处置措施制定和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等7项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作原则、事件分类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等13项具体内容。
立足实际,精准构建支撑应急预案落地制度文件。
针对公司实际发生业务,在法规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梳理高风险作业环节,对23个专项应急预案未涵盖的工程施工管理、井下危害撤人管理和爆破工艺中盲、残炮管理等三项高风险作业环节制定详细规范,支撑专项应急预案有效落实,保障作业安全。
新技术、新设备投入,提升突发事件预防能力。
无线设备和远程在线检测系统的投入,提升尾矿库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在尾矿库安装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手机和电脑端远程显示尾矿库位移、水位变化和视频画面,便于日常安全监测。二是在尾矿库下游周边村居安装无线智能应急广播控制器或防洪救灾电话短信预警系统。出现险情前兆时,可用提前设置的任意一部手机拨打村居应急广播控制器号码就可实现与周边村居广播台直连(自动接通),向周边村居通报突发事件情况,为村居人员最大程度避险赢得时间。
新型机械设备的引入和小改小革创新将应急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前移。一是地采新型机械设备投入取代人工作业保安全。针对地采矿山开拓掘进、井巷支护、中深孔穿孔、回采爆破等工序均实现了大型设备机械化,大幅降低了人工作业安全风险。二是创新思维小改小革助力安全生产。机械厂金属冶炼过程中,中频炉和电弧炉的冷却水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实业公司在体育馆、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分层应急广播系统,提升了应急处置响应速度;物资公司在加油站发油管线安装渗漏检测探头,提升火灾预警能力;将9座地上立式柴油储罐出入口的手动快速切断阀全部升级改造为防火温感熔断阀和联锁截门,提升了火灾初期自应对、自扑救能力。
自动化、远程化、智能化研究与应用,助力地采领域应急管理水平提升。一是5G+井下单体设备集中操控成功规模化应用于杏山铁矿地采工程,实现了中深孔台车和电动铲运机地表远程集中操控;将远程控制单元嫁接在喷浆台车、水泥罐车本体控制系统中,实现遥控功能,达到每班下井少人化作业目标。二是针对杏山铁矿管理业务,开发建设“两图一调度”。实现了采矿生产、设备、能耗、成本等情况实时管控,异常数据预警;实现了采矿生产的集约化管控,推进了现场无人操作,一键经济启停,流程自主调控,进一步减少作业人员,提升采矿作业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创新应急培训方式,促进应急能力提升。
一是针对地下矿山防雨防汛避险工作制定“快闪指南”,用最简单的话、最明显的视觉冲击,最短时间对下井人员做好防雨防汛避险应急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二是打破原有应急培训方式,制作专项应急预案视频开展宣贯培训提升培训效果,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明显。三是按照国家教委教学要求,通过将应急知识进校园、进书本、进课堂形式对子弟学校学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处置,号召学生群体向自己家人、邻居宣传应急知识,对社区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起到了积极明显成效。
建立全要素、全时段、全岗位应急演练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全要素覆盖。开展应急演练,提前制定应急演练工作方案,从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监测、准备到发现、处置、恢复、评估,开展了全要素应急演练。二是全时段演练。针对居民社区火灾、夜间检修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设置了夜间应急演练场景并开展演练,全面提升公司夜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全岗位参与。同一突发事件针对不同倒班人员开展多次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全员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将防范应对关口前移。
一是针对突发的暴雨、暴雪、寒潮、大雾等可实现预测的气象灾害天气,矿业公司建立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将预警信息由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切实解决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得知预警信息后及时采取措施,在风险区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设备,及时组织人员的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将防范应对关口前移。
建立基层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处置水平。
确定基层一线应急重点人员,提升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能力。每个厂矿班组、每个学校的年级组及街道的每个社区,确定1—2名本区域应急管理重点人员,负责本区域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工作。日常加大对重点人员的培训和演练,保障火灾等突发事件在初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充实地采矿山应急救援力量。针对地采矿山安全系数低、作业环境复杂等问题,矿业公司按照法规要求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3个地采矿山分别建立各自的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本单位发生地采矿山突发事件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同时与矿山救护队建立微信群,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行每班报叫岗机制,实现预警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优化信息汇报方式,助力突发事件信息对外沟通准确高效。
矿业公司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信息反馈和应急管理等相关制度,对信息报告环节进行了明确约定,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制度及专业部门要求做好信息汇报的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地区和事件的严重程度,明确了向石景山区及其他属地政府等不同部门汇报程序和规范,保障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健全七环联动评比评价机制,闭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效能发挥,矿业公司对应急管理各环节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健全了制(制定)、培(培训)、考(考试)、备(准备)、演(演练)、评(评价)、改(整改)七环联动评比评价机制,闭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实践效果
经济效益:矿业公司2022年全年生产精矿粉414.03万吨,输出406.56万吨,分别超计划20.98亿元、1.11亿元,保障了公司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管理效益:全面承接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堵塞公司管理漏洞,有效的推动了逐级管理人员提升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助力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和处置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升。
社会效益: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建立完善、健全、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保护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学校教师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企业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为其他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多产业模式下冶金矿山企业全方位应急管理体系样板,对国内其他冶金矿山企业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深刻指导借鉴意义。
应急创新案例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意义。矿业公司大应急体系中“叫应”机制和“手机与村居广播台直连”两项应急创新,受到北京市应急局领导高度认可,符合当前国家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发展要求和趋势,在首钢集团各单位、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和企业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意义。(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本版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