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少年梦 豌豆情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通钢公司 周瑶 2024年08月19日

少年的某段时光,豌豆面馒头成为了我家餐桌上的主食。豌豆面掺了白面蒸出的馒头,颜色发灰,按上去硬硬的,没有全白面馒头的松软和甜香,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砸出去可以打死一只狗,吃起来味道也算可以,特别充饥,可能是难消化的缘故。

有吃的就算不错了,哪里敢奢望拥有雪白的馒头和金黄喷香的油条。家里姊妹三人,嗷嗷待哺,稚嫩的肩膀根本无力替父母干活分忧。一年下来,从春到秋,父母因为挣得工分较少,生产队分到我家的粮食也少得可怜——一小堆夹杂的麦子和数量不多的秋粮。不到年底,家里的粮食就已经吃光,便开始向富裕的亲戚家借粮。过年后青黄不接的日子,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无论怎样省吃俭用,家里还是一贫如洗。榆树钱儿、槐树花、还有能吃的嫩芽,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那时我的眼里,每天的阳光都是新鲜的,每天的世界都是新奇的。远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声,夜晚城市上空散发的光芒,门后墙上广播传出的歌声,都让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感到兴奋,生活依旧那么阳光快乐!

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是豌豆成熟的时候。由于豌豆是生产队专门为牛准备的饲料,种的面积大,看管起来难度大,因此便成了孩子们偷食的对象。夏季天气炎热,麦田地里一片金黄,地面干得直冒烟。中午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孩子们三五成群,商量好了一起行动。大家顺着地垄沟悄悄靠近豌豆地,一边东张西望保持警惕,一边疯狂地摘取个大饱满的豌豆角。紫白色的豌豆花散发着特殊的香味,小蜜蜂勤劳地飞来飞去。豌豆蔓东倒西歪,从下向上挂了一层又一层的豌豆角。下边的老,上边的嫩。孩子们专捡中间的摘,籽可以生吃,荚除了硬皮也可以生吃。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天空的白云似乎也不流动了,孩子们脸上挂满了汗珠,既高兴又害怕,两只口袋一会儿就装得鼓鼓囊囊的。确实没地方装了,孩子们才悄悄撤退。其实,本村的看护人员还是很照顾本村孩子的,就是发现了偷豌豆角的孩子们,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孩子的父母们私下都是好邻居。我记得有一次,邻村的几个大孩子来偷豌豆角,被我们村看护的民兵逮着了,关了三四天,后来孩子父母找人说情,才给放了出来。

豌豆角煮一煮,味道鲜美,暂时过了一顿嘴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鸡鸭鱼肉不再诱人的程度,豌豆角早已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只是偶尔拿来点缀一下富足的生活。

而我依然怀念与豌豆角相伴的少年生活,更怀念那些吃苦耐劳的前辈们,他们朴素善良,用生命滋养了下一代,创造了我们幸福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