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秋日里的时节
悄然凉意起,辞夏迎新秋。秋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我们将一同携手走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每个节气都轻轻诉说着岁月的更迭与季节的轮回,让人不自觉地沉醉在这份宁静深远之中。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秋。立秋之初,虽有意而无形,但从立秋开始,秋讯已到,暑热将尽。立秋后早晚有了凉风和露气,凉爽的季节便开始了,此时树上会偶尔飘落下来几片金黄的树叶,预示着秋日的脚步正渐行渐近了。正所谓“一叶梧桐一报秋”,树叶飘落是秋天跳给世人的开场舞,亦是秋天向人们表达的一种浪漫的诗意。立秋时节里,秋是宁静幽远的,那段时间天空格外高远,云朵轻盈飘逸,水和蓝天一样清凉,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笔触,在蔚蓝的画布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处暑的“处”是去的意思,所以处暑是标志着暑气将散,由盛夏走向初秋的过渡性节气。此时,大自然开始呈现萧瑟的气象,难免让人产生一些悲凉的心境。但想一想秋天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情,也有“离离暑云散”的辽阔,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这时,或漫步于林间小道,或登高于群山之中,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的静谧与祥和,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温柔以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月色盈盈的秋夜,承载着千年诗意的白露,缓缓走来。白露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最显著的特点便是空气中湿气渐重,清晨时分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形成的。春华秋实,白露是一个收获的时节,此时东北平原的谷子、大豆和高粱开始收获,华北地区的秋收作物也已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白露也是一个浪漫的时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与露有关的知识,例如“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仪式。在白露日的清晨,将植物上的露水收拢,静置之后,可用以擦眼、烹茶、煮酒。秋风起,露水凉。这时,温一壶白露酒,就着明月清风畅饮,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伏案浅酌,尘世悠悠。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此时,秋意更浓,凉风习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人间好时节。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祭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这一天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赏月的风俗亦是来源于祭月,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最圆,极具观赏性,也象征着圆满、吉庆、喜乐、平安之意。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阶段。寒露时节,秋风多变,那日我在小区里散步,本来是艳艳的蓝天,却忽然起了一阵秋风。起初只是小树的枝头轻轻摇动,缺乏水分滋养的树叶沙沙作响,慢慢地秋风愈演愈烈,小区里面所有的树木都疯狂摇摆起来,树上的叶子簌簌而落,于是红的、黄的、绿的、橙的、绛紫的树叶瞬间就搅成一场五彩的花雨,从天而降,而树木则显得更加枯黄凋零。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可菊花却是个例外,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此时漫山遍野的菊花仿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勃生机。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秋天是成熟、理智、收获的季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秋的赞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宁静致远的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色彩斑斓的秋;“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清幽孤寂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生机勃勃的秋……
每个人眼里的秋各不相同,感悟亦不同,这些都无甚紧要,重要的是秋已至、凉风起,这个秋天,请尽情享受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