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当国粹遇见钢铁
——观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有感
在历史长河中,工业发展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国家的崛起与民族的奋进。前不久,我有幸在长安大戏院观看了北京京剧院出品的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这部以首钢四十年改革发展为主线的“大工业”题材作品,如同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将中国钢铁工业的百年历程凝练于方寸舞台,令人心潮澎湃。
作为传统艺术瑰宝,京剧的唱腔韵律、程式身段与现代工业题材的碰撞,成就了这场极具突破性的艺术对话。《百年首钢》以匠心独运的舞台设计构建工业美学——钢架结构的抽象布景与数控灯光的流动线条相映成趣,传统戏曲与工装安全帽的混搭造型更显意蕴深远。当铿锵的锣鼓声与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交织共振,古老艺术与现代工业的时空界限悄然消弭。
剧作以“小切口大叙事”的创作手法,通过林宇生、韩青铜两位工程师的成长轨迹,勾勒出首钢人跨越时代的奋斗群像。承包制改革时期,他们在炼钢炉前通宵达旦优化参数;搬迁曹妃甸的攻坚阶段,他们舍别家人扎根荒滩;新时代转型中,他们又化身“冰与火”的魔术师,将钢铁丛林蜕变为冬奥场馆。邻座老首钢人擦拭眼角时不禁喃喃:“当年实行承包制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把首钢搞上去。那时候加班加点是常事,但没有人抱怨,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我们的企业,为了我们的国家。”这恰印证了唱词“钢花飞溅处,尽是报国情”的深意。
作为2020年入职的新首钢人,我虽未亲历“火红年代”的峥嵘岁月,却在志愿服务中见证了精神的传承。担任北京冬奥会闭环志愿者期间,我在“雪飞天”见证谷爱凌夺冠的瞬间,首钢滑雪大跳台与冷却塔的时空对话,恰是首钢精神的现代表达。组织服贸会志愿服务时,我们如剧中青年般“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用青春热忱铸就首钢志愿服务金牌。这些经历与舞台光影重叠,让我更深刻体悟到“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密码。
全剧最动人心魄处,莫过于百年时空的戏剧化并置。当第一代炉前工粗粝的号子与新时代工程师的智能终端隔空呼应,当泛黄的老图纸与三维建模在投影中重叠,观众得以窥见中国工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沧桑巨变。这种艺术处理暗合了首钢园改造的哲学,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而是让工业记忆与时代脉搏共生共荣。
落幕时分,“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仍在耳边回荡。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首钢百年历程的艺术致敬,更是为中国工业精神树起的文化丰碑。作为新时代钢铁人,我们既要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更要在“钢铁将怎样新生”的命题前勇毅前行。“熔炉百炼终成钢,淬火重生更昂扬”,我想,这既是首钢人的精神写照,亦是中国工业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