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择路而行 问心无悔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矿业 邓文鑫 2025年03月24日

晨光刺破薄雾时,我每每路过水厂铁矿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看无人矿卡在排土场划出弧线,像一串跳跃的钢铁诗行。

半年前,当我在就业协议签下“首钢矿业”四个字,仿佛听见命运的齿轮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个被贴上“传统”“艰苦”标签的行业,正悄然铺展着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羊皮卷。有人问我:“采矿不是又苦又累吗?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可惜吗?”但当我站在生产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矿石运输数据,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选择都是自己亲手画下的坐标。虽然迷茫,但是我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即使这是一条跌撞撞的充满坎坷的路。

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回想去年,毕业季的焦虑曾如六月梅雨般潮湿黏腻。刚找工作时,我和所有毕业生一样焦虑。招聘会上,互联网公司的展台前永远排着蜿蜒长队,金融精英们西装革履的剪影在LED屏上循环播放。我也曾随波逐流地投递简历,直到那个蝉鸣聒噪银杏洒金的正午,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签下了首钢矿业公司,进入矿山行业。

有人挤破头进互联网大厂,听学长说金融行业年薪百万,我也曾把简历投给过光鲜的行业。但当我第一次参观实习前往国内的一个大型地采矿山时,巨大的矿井里,无人驾驶卡车像蚂蚁搬家一样精准运输矿石钻机在矿脉上起舞,尾矿库的生态监测数据如萤火流动。在那座矿山里,我看见了未来的数字脉搏。这些场景击中了我——原来传统行业早已不是“挖矿卖石头”那么简单。

现在的矿山行业就像当年的我,正在经历一场“逆袭”。5G技术让井下作业少了危险,人工智能帮老师傅们优化了几十年的采矿经验。年轻人的选择不该困在别人的眼光里,而要看清楚时代齿轮转动的方向。记得当时我的恩师用长满老茧的手指点着岩层:“看见这些矿岩细脉没?就像人生的选择,越是高压环境,越能结出璀璨。”我如矿岩一般选择了这个“艰苦”的矿山行业,也希望如矿岩般富有价值。

当然,不是所有选择都完美,不是所有选择都正确,作出绝对正确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作出的选择不后悔。我当然有过惶惑时刻,然而人生就像一本涂涂改改的草稿本,每个选择都是钢笔写下的字——墨水洇透了纸背,擦不掉也改不了。我们总在岔路口掏出计算器,把每条路的利弊加减乘除,却没发现真正的人生重量,其实藏在作出选择后咬着牙往前走的脚步声里。选择最矛盾的地方,恰恰在于它不能反悔。就像拆盲盒时选了左边的盒子,你就永远不知道右边装着什么。现在人活得累,多半是因为把人生当数学题来解,非得算出标准答案,却忘了真实的生活更像自由发挥的绘画课。

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突然发现办公桌上那盆蔫了的绿萝,居然从裂缝里冒出了新芽。你看,连植物都懂得在“不适应”的土壤里找到新的活法。我的老师曾说,矿山人要有“岩层思维”:地面之上是呼啸而过的时代季风,地层深处是亘古不变的沉积坚守。如今他仍坚守在矿山一线做课题,一边用自己的技术为矿山充填工作提供保障,一边手把手地把自己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们,那是他的选择,并为此奉献一生。我豁然明白了,哪有什么“错误选择”,只有不敢往深处扎根的胆怯。现在路过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学会了带着点“管他呢”的劲头选条顺眼的路。反正多年后回头看,当初选A选B的区别,大概就像咖啡和茶——喝到底都是提神,关键是品出现磨的香。

如今,在矿山已工作半年,我的选择正在改变“选择”。当无人矿车如洋流一般进入建材产线,当光伏发电技术将尾矿库打造成上可发电下可固沙的绿色环保产业时,矿山人用一步步的行动证明,真正的“不后悔”,不是固执地证明自己没错,而是让最初的选择在行动中变得越来越对。

毕业时,辅导员问我为什么选矿山,我说:“我想站在改变发生的地方。”现在的矿山,光伏板已经铺成蓝色的海洋,破碎机吞吐着矿石发出轰鸣,我仿佛看见无数个“选择”正在裂变——前辈们选择用铁肩撑起国家脊梁,我们选择用科技重塑行业未来。那些曾经让我犹豫的“冷门”“艰苦”标签,正变成我手里最滚烫的答卷。人生就像矿山里的道路,每个岔路口都没有回头路。但正因为不能重来,那些带着汗水、带着忐忑,甚至带着伤痛的选择,才让年轻的生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矿山人的记事本里,没有风花雪月的诗句,却写满了矿与铁的十四行诗。那些被安全帽压乱的发型、工装裤上的矿石粉末、深夜监控屏的荧光,都在默默撰写着新时代的《金石录》。想起张枣的诗:“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而在我未来的矿山岁月里,飘落的不是梅花,而是矿业公司水厂铁矿穿爆作业区一声声擂鼓,是采掘作业区的起承转合,是选矿作业区永远在流转的星光,是智能矿卡在数字旷野犁出春天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