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围场蘑菇
当饭桌上又摆上了那盘清炒蘑菇,我的思绪也被拉回了那年盛夏。
按照我们家的习惯,每逢酷夏,便会一同去围场的老家消暑。而我祖辈所生活的小村落,实在是可爱呀!那里背靠着一座不高的小山,人们靠着放牧耕地为生,家家户户又都或多或少的带上点亲戚,过的日子淳朴又悠闲。
而最令我所期盼的,就是被彻夜的大雨冲刷后的松树林。清早起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清洗后的世界,当即兴奋地跳下了炕,央求爸爸带我上山。但爸爸以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我,缘由也实在令我无法反抗——雨后山路泥泞,对我来说太危险。不得已,我接受了爸爸提出的“下策”:次日天放晴后再去。虽说不情愿,但这的确是现下最好的建议了——清晨里带着露水的蘑菇是最鲜美的。怏怏不乐地走回屋子,随手拿起了平日里最爱看的那本《平凡的世界》,但就算孙少平的命运再怎么波折也无法牵动我的心。时针缓缓向前挪动,手中的书页却只翻动了寥寥数张。
终于,这一日的时光可算让我“消磨”过去了。早饭都等不及吃,我便跟在爸爸身后乐呵呵地上了山。清晨淡黄的阳光透过松枝映在地上,泥土上盖着枯黄的松针,它们年复一年地堆积在这里,似是为松树林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让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远处的牛铃声悠悠地传入耳中。
一路上跟在爸爸身后,踩着他的脚印,我东张西望地搜索着藏在厚厚松针下的小蘑菇。爸爸身后的背篓里的蘑菇越堆越高,而我的小篮子里却依然空空如也,我的心不由地焦躁了起来。目光快速地扫视着树下,视线猛地定格,嘿!在那儿,一丛蘑菇有着圆圆的伞,细细的杆,浅灰的颜色,真是好“标准”的蘑菇形象啊!小心翼翼地捏住杆底,轻轻一拉,蘑菇便脱离了土壤。双手捧着,递到了父亲面前,“快看看,我找到了!”但父亲颇哭笑不得:“哎呀,这是狗尿苔,不能吃啊。”
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渐渐认识了哪些是白蘑,哪些是小灰蘑,哪些是黄油蘑。下山路上,牛铃声由远及近,二堂叔从晨雾中走了出来。“二哥,上山放牛啊?”“是啊,你上山捡蘑菇?”父亲和堂叔聊起了家常。我在一旁翻着自己的篮子,因着不熟练,采到的蘑菇多数只有拇指长度,最大的也不超过食指。堂叔看见了我的动作,不由分说从自己的背篓里抓出一把掌心大的松蘑,塞进我的篮子。听着父亲的推拒声,堂叔高声反驳:“这是给我大侄女长身体的,又不是给你的!”又听着父亲邀请堂叔上家里吃饭……
耳旁的声音又渐渐回到了饭桌上的交谈声,筷子不由自主地又伸向了那盘清炒蘑菇。这一盘蘑菇,不仅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记录,更是乡邻亲情的象征,是我们围场人民朴实善良、自力更生的最佳证明。
指导教师:宋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