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一生向党 情系首钢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心潮澎湃,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望着窗外这片曾经挥洒血汗的土地,那熟悉的厂房轮廓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一股炽热的情感在心中激荡,汇成一句最朴素的呐喊: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我爱您!
时光倒流至1951年,一个16岁的懵懂少年,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踏进了石景山钢铁厂的大门,在原动力部的送风机旁,开始了我的学徒生涯。机声轰鸣,是我青春的交响曲;钢铁的灼热,淬炼着我最初的意志。那时的我,如同一棵稚嫩的幼苗,渴望阳光和雨露。就在次年,17岁的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团组织的熔炉,让我初步懂得了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奉献。而真正引领我人生航向的,是在1956年10月23日那个永生难忘的日子——我21岁,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神圣,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从此,我的生命便紧紧融入了党的怀抱,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我真正懂得了如何“做人”。
是党的谆谆教诲,塑造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品格。我深刻领悟到,“为人民服务”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毕生践行的准则;“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更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指引我每一步行动的宗旨。党性修养,这门最深奥也最朴实的学问,成为了我终其一生的必修课。它要求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这份锤炼,贯穿了我的党员生涯。至今,我已有69年党龄。这沉甸甸的69年,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年轮,更是我作为亲历者、见证者,目睹首钢,从百废待兴走向辉煌壮丽的伟大历程。首钢,何尝不是我的母亲!她用钢铁的脊梁撑起我的事业,用炉火的温暖滋养我的家庭。我爱她,这份爱,如同对党的忠诚一样,深植骨髓。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响应党的号召,全厂上下迸发出冲天的干劲!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为新中国炼出自己的钢!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打实的行动。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我们自发组织起来,投入到建设15吨小型炼钢转炉的义务劳动中。那场面,至今想来仍热血沸腾!大家不分昼夜,肩扛手抬,汗水浸透工装,尘土沾满面庞。饿了啃口窝头,渴了喝瓢凉水,困了就靠在物料旁打个盹儿。炉体的每一块耐火砖,都浸透着我们滚烫的汗水;每一根钢筋的焊接,都闪耀着我们坚定的目光。没有专业设备,就靠集体的智慧和双手;没有现成经验,就边摸索边实践。仅仅用了半个月!一座象征着首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15吨小转炉,就在我们手中奇迹般地矗立起来!炉火点燃的那一刻,钢水奔涌而出,映红了夜空,更映红了我们每一张疲惫却无比自豪的笑脸!这团炉火,彻底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翻开了共和国钢铁工业自力更生的崭新篇章!那份亲手参与创造的喜悦,那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自豪,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正是在这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在党的引领和首钢这座大熔炉的锻造下,我从一个青涩学徒,真正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钢铁工人。
回首往昔,我无比清晰地认识到: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首钢今日的壮丽图景,更不会有我如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是党,指引着首钢从艰难起步到屹立世界钢铁之林;是党,赋予了我们这一代产业工人崇高的使命和尊严;是党,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繁荣、有保障的生活环境。首钢,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安身立命的沃土。她给了我技能,给了我家庭,给了我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光荣舞台。在这里,我挥洒了青春,收获了成长,也赢得了尊重。退休后的岁月静好,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都深深扎根于首钢这片沃土,源于党的阳光普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训,道不尽我对党和首钢的感激之情。这份恩情,如山似海。我虽早已离开生产一线,但一颗红心永向党!我仍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为每一项辉煌成就欢欣鼓舞;我依然牵挂着首钢的进步,为她的每一次腾飞倍感自豪。我将继续用一名老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讲好党的故事,传承首钢精神,教育好下一代,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当历史的指针再次指向这个伟大的日子,千言万语汇成心底最深的祝福:愿我们伟大的党永葆青春活力,领导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愿首钢在新的时代征程上,续写更加壮丽的钢铁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