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钢迁安地区:车辕寨抗日伏击战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矿业 李山松 2025年07月09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壮举中,千百万华北地区儿女前仆后继,用抗争、用尊严、用胜利,书写出一曲曲反抗日寇入侵的英雄壮歌。

八十多年前的首钢迁安矿区所在地,一望无际的沙土地与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相连,在一个名叫车辕寨的小山村,抗日的火焰熊熊燃起。一场军民同仇敌忾力歼顽劣日寇的伏击战,至今仍在首钢迁安地区为大家所口口相传,并让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刻骨铭心、心有余悸,深深钦佩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军队的抗战决心、抗战斗志。

那是1944年的夏末初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在日本陆军山本大队困兽犹斗,正在这里试图开展战败前的“最后疯狂”。奉命驻扎迁安地区的我冀东军分区独立营第一连在得悉山本大队妄图偷袭我方后勤基地的情报之后,区委书记刘建文同志和一连长粱振宇迅速商讨出反偷袭伏击战计划:“车辕寨向北五里的杨店子,是鬼子及便衣队的据点,以西一带山区是我方根据地,军分区的后方卫生所、兵工厂、被服厂都设在这里。鬼子非常凶残狡猾,经常偷袭、抓捕抗日人员,刺探我军情报,我们一定要让这帮鬼子有来无回!”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连找来了县大队和区小队,共同研究详细作战方案。大家决定布下“口袋阵”:以游击队小队队员佯装撤退,把敌人引至车辕寨一带,在运动中逐一歼灭。车辕寨村北有条小沙河,沙河两岸——也就是现在的首钢矿业公司机关和家属区位置,曾经是成片的高粱地,非常便于部队隐蔽和伏击。当时,一连是4个排的建制。连长带领3个排埋伏在村北,等敌人靠近村庄时给以迎头痛击。指导员带1个排埋伏到村北2里外的高粱地,等战斗一打响,迅速断敌退路,形成“包饺子”之势。县大队和区小队则埋伏在各村口,阻击其它方向敌人的增援。

部队连夜向车辕寨出发,天蒙蒙亮的时候,几路人马按计划摆好伏击阵,并派出两名侦察员和十几个民兵前去诱敌。他们朝鬼子岗楼上放了几枪,故意暴露目标,装成是民兵的小规模偷袭。但鬼子很狡猾,只是追出来朝我方胡乱打了一阵儿,就又缩了回去。

伏击队从一大早埋伏到下午2点多,一直不见鬼子踪影。考虑到队伍分散在敌占区,不宜过久停留,连长立即通知大伙儿在村里的小庙前集合,准备转移。这时,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鬼子进村了”!梁连长当机立断:“占领阵地,准备战斗!”说时迟,那时快,战士们“呼啦”一下子占据各个制高点。准备偷袭的鬼子看到行迹败露,慌忙发起进攻。战士们猛烈反击,几颗手榴弹就炸得鬼子鬼哭狼嚎。刚进村口的鬼子见势不妙,一边用机枪向村里扫射,一边撤退想与村外的鬼子会合。

“想跑,门儿都没有”!连长带着队伍迅速冲了出来,从敌人的侧翼沿沙河呈包抄之势与鬼子展开激战。指导员这时也已带人切断了鬼子退路并猛烈攻击。鬼子遭到腹背夹击,眼见逃跑无望,仍负隅顽抗。此时,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冲入敌阵与鬼子展开白刃战。没有刺刀的战士拔出砍刀与鬼子拼杀,有的战士连砍刀都没有,就徒手和鬼子厮打。沙河边刀光闪闪,杀声震天。三排一班班长穆志僧犹如下山猛虎,一连刺死3个鬼子,但不幸被鬼子刺倒,壮烈殉国,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是一场融入信仰、血性、胆量和勇气的战斗!战士们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国仇家恨堆积的满腔热血压倒了日寇嚣张的气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以我方1人阵亡、十几人受伤的代价,将鬼子及便衣队56人全部歼灭。战斗结束后,战士们顶着浸水的棉被,钻进熊熊烈火,硬是将鬼子的两挺机关枪抢了出来。这是当时我军在冀东地区唯一一次缴获的英国造轻机枪。

当一个国家的孩童每天望着鲜红的国旗歌颂信仰,当一个国家的人民时刻高唱“不愿做奴隶”的歌声铭记不屈,当一个国家的战士始终被爱国的民族情操激励鼓舞,一切外敌入侵必将被击败,经历血与火洗礼的新中国必然会更加强大!那场战斗的硝烟虽已远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但它所体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却得以血脉相传。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的创业者、老一辈的首钢人怀揣着“开发矿业、钢铁强国”的民族使命,从北京来到这片被热血浸染过的大地,在曾经的战场上安营扎寨,与这里的军民融为一体,建起了百里矿区和新钢城,为振兴民族钢铁工业贡献着力量。

铭记过去,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作为新时期的国企员工,更需要我们将这份爱国情感融入到本职工作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助力加油,齐心协力振兴民族魂,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