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明铸魂 绿韵生辉
——通钢板石矿业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绿色发展纪实
![]() |
通钢板石矿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植树活动。 |
![]() |
志愿者服务队正在清理矿区主干街道垃圾。 |
长白山麓,草木葱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长白山脚下的通钢板石矿业,机器轰鸣声与林间鸟鸣交织成独特的“矿山晨曲”。
走进矿区,整洁的厂区道路旁,樱花与新绿交相辉映,职工们身着统一工装步履铿锵,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国有矿山,历经67年风雨洗礼,不仅以坚实业绩挺起地方经济脊梁,更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上深耕不辍。连续六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用文明创建之笔,绘就了一幅“硬实力”与“软实力”协同发展的生动画卷。
党建引领 筑牢文明之基
“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职工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展板格外醒目。
作为国企,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通钢板石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经理挂帅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制定详细的创建方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群专业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融入日常管理,构建起“目标同向、责任同担、考核同步”的工作体系。
在上青矿东采工段党支部会议室,“党员业绩排行榜”每月更新着党员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把‘四优’党员争创活动嵌入生产全流程,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该段党支部书记赵文波介绍,近年来,通钢板石矿业深入开展“三保一创”党内建功立业活动,先后确定了198项党内攻关课题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监督、评价和推广机制,累计创效430万元。
通钢板石矿业打造“七进”廉洁文化系列活动,让“不想腐”的意识深入人心:廉政书画展上,职工亲手绘制的廉洁漫画寓意深刻;“读书思廉”分享会上,党员干部交流拒腐防变心得;警示教育基地里,党员面对实景案例深刻反思。近年来,79项效能监察项目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800万元,让监督立项成为降本增效的“隐形利器”。
“深化改革·突破重生”“改革创新·破局突围”……每年一场覆盖全矿的大讨论,在通钢板石矿业掀起思想风暴。从机关部室到一线班组,1100名职工聚焦完成目标任务,讲形势、谈看法、找短板、提建议,职工们用汗水诠释着“思想破冰”后的行动自觉。这背后,是大讨论活动激发的职工创造力——将一线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直接转化为生产流程优化的“金点子”。
文化铸魂 涵养矿山精神
“当年父辈们在荒山野岭中拓荒,如今我们要在文明创建中续写荣光。”在矿山博物馆,讲解员的话语勾起参观者对板石历史的记忆。这种精神传承,如今正转化为职工创新创效的动力——以吉林省国资委党员标兵王景宽、白山市劳模陈兆惠、首钢巾帼标兵王秀丽等名字命名的1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针对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开展立项攻关,提升了全员学习、团队创新、集体攻关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2138.9万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真正成为职工成长的“孵化器”和技术突破的“桥头堡”。
在机关门前画廊,“十大星级文明职工”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孝老爱亲”之星李冬勋十年如一日,照顾失明岳母和患病妻子的故事,让无数职工红了眼眶;“公益服务”之星肖永成驻村五年,带领11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脱贫,成为乡村振兴的“矿山使者”。这些“看得见、触得着”的身边榜样,每年通过职工投票选出,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风尚。吉林好人陈培海、陈兆惠,以及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王家茂、白山工匠胡振伟、首钢之星谢古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这些身边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生活化。
在志愿服务领域,选矿厂“众城”服务队成为亮丽名片。这支成立于2015年的队伍,十年间,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并获评“白山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近年来,通钢板石矿业根据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构建了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党委理论中心组每月研学;专家授课聚焦前沿技术;技能大赛搭建“赛马场”,连续十二年夺冠的“技能明星”刘刚,成为职工们心中的“矿山偶像”。更令人称赞的是“技术津贴考试”制度,让一线职工凭本事拿待遇,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共建共享 绘就和谐画卷
沿着矿区步道前行,绿树成荫、繁花簇拥,四个生态绿色环保工业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近年来,通钢板石矿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为目标,通过“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文明科学、矿区平安和谐”三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绿色矿山转型升级。矿山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构建起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生态治理新格局,逐步实现厂区环境园林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安全生产本质化、职工素养文明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站在矿山观景台远眺,曾经的排土场已变身“花果山”,漫山绿植随风摇曳。通钢板石矿业积极践行“取资源造福、还绿色生态”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逐步推进生态文明矿山建设进程,并开展土地复垦、矿业遗迹的保护工作。累计投入1.87亿元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排土场覆绿240万平方米。“林中有厂、厂中有林”的生态愿景逐步实现。
安全是最大的文明。通钢板石矿业构建“大安全”格局,在井下作业区,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运转,安全标准化培训覆盖全员,法律法规定期普及。职工帮扶中心成为温暖港湾,2022—2024年,走访慰问260户困难职工,发放补助19.35万元,“金秋助学”圆了11名困难职工子女的大学梦。
夕阳西下,通钢板石矿业的采矿遗迹在余晖中诉说着岁月变迁,河堤旁的文化长廊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并茂。实践证明,当工业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当企业发展与职工幸福深度融合,一座有温度、有内涵、有担当的现代化矿山,正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正如矿区宣传栏上的标语所示:文明,是矿山最亮丽的底色;幸福,是职工最温暖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