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钢矿业运输部:奏响铁路运输产业蝶变曲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通讯员 陈甜 井春苓 2025年07月21日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无人化技术正为铁路运输产业开启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篇章,这一变革也推动矿山这条大动脉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多个点位实现从有到无的改变。正是这种“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发展,使铁路运输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蝶变。

多口并管

“以前是传统的人工放杆,列车临近道口,需要提前要道、鸣笛、瞭望,等待道口工发信号。往北区方向,几分钟就过一个道口,频繁降速、提速,一个班下来,经过的道口数都数不清。”矿业运输部火车司机说。

运输部专业负责人杨立铭对道口无人化改造过程记忆犹新。2018年末,运输部提出智能化转型战略,道口集中控制无人化改造成为重点。2019年,工务作业区自主设计完成了松汀道口远程集中控制系统改造,将两个道口的值守人员从12人减至4人,既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又提升了道口安全行车效能,开创了运输部自主改造的先河。2020年,随着机构调整,供发作业区接过接力棒,对北区26个道口进行集中控制改造。以刘官营站南道口等10个点位为主控,周边16个道口实现无人化。运输部在用道口88个,目前,已实现65个道口的远程控制工作。

改造后,列车无需减速即可通过,全线提速至30公里/时。路局外发车从每日5列增至8列,铁路运输能力翻倍。同时,释放了30个道口岗位,每年节约人工成本450万元。如今的北区,融合了视频监控、铁路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三种技术,提升了道口行车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空无一人

牵引变电站是企业供电系统的关键。为确保其安全运行,以往需设置人员24小时值班,配电室实行“四班倒”制度,检修人员被束缚其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牵引变电站迎来智能蜕变。项目团队为其安装了智能监控平台,集成环境监控、视频监控、远程操作等子系统。环境监控方面,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配电室环境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并采取措施;视频监控下,高清摄像头覆盖各个角落,检修人员可随时查看画面;远程控制系统则让停送电无需现场操作,减轻了职工工作负担,提高了效率。

经过试运行和调试,配电室无人值守改造成功。如今,检修人员在指挥中心通过电脑就能实时监控,工作内容从现场运维转变为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工作环境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标志着配电室管理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

风险降级

解冻库燃烧炉内充斥着煤气,岗位职工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艰难。解冻库岗位工张良说:“在里面,冬天都不觉得冷。”

如今,智能化时代改变了这一切。通过实施解冻库无人值守改造,远程巡检系统、自动点火系统等新技术投入使用,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现场设备、温度、煤气等数据变化。

运输部供发作业区自动化点检杨敬伟说:“解冻库无人值守项目开创了先河。远程巡检系统解决了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易漏检等问题;自动点火装置连锁改造消除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还有大门远程控制等技术都值得推广。改造后,岗位工从3人减至2人,事故等级也从较大降为一般,煤气中毒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岗位职工也实现了身份转变。过去,他们轮番现场巡检,发现问题联系修理人员。现在,经过培训,他们利用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排查原因,甚至自主处理,成为无人区域的“运维能手”。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无人化技术正推动运输产业迈向新阶段。这场变革重塑了运输产业业态,奏响了产业蝶变的华丽乐章,一个更智能、高效、绿色的运输新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