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以扣除市场因素的经营结果挂钩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首钢矿投成立于2003年12月,注册资本金13.64亿元。2013年开始独立运营。2024年,与首控实施战略整合,管辖23家项目,以铁矿和煤矿企业为主,具有一业多地、跨所有制、资源禀赋差和面向市场竞争的特点。
结合首钢矿投生产经营特点,秉承着收入向外派一线职工倾斜的分配原则,深入挖掘组织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Deducting market factors—Incentive mechanism,以下简称DMF—IM)”,将外派职工收入与企业自身最根本的生产成本管控、销售机制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直接挂钩,推动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和控制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响应首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面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求,积极把握新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与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相结合,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适应严峻市场形势下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适应市场周期,激发派驻团队主动作为,跑赢市场销售,锻造极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组织绩效不断升级进化的必然结果。首钢矿投所有产品面向市场销售,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经营结果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有效激励外派经营团队是企业永恒的研究课题。
首钢矿投逐步探索“同效益同收入”“与行业和对标企业缩扩差百分比进行考核”等激励方式,充分摒弃了经营成果受制市场,对标单位差异导致评价不准确的思维模式。
首钢矿投通过关注五大指标,即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两金占比和股东回报上提取管理思维,用发展方向确定激励方向。基于集团的管理要求和矿投的发展方向,沿着组织绩效考核进化的路径,提出了扣除市场因素的激励机制。
构建与实施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以辽宁硼铁作为管理试点,以极低成本管控、销售跑赢市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延伸的管控思维,逐步构建出与扣除市场因素的经营结果挂钩的激励机制。
顶层引领,准确认识管理矛盾。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为定力,以“打破思维走出去,解放思想再出发”的精神,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始终坚持向先进企业取经学习。“高质量发展”对于首钢矿投而言意味着“高”劳动效率、“高”资金效率、“高”设备效率、“高”能源效率,“发展”则要求既要安全绿色、依法合规,更要创新突破、锐意进取。
建立向外派一线员工倾斜的薪酬导向。项目管理始终坚持“管得住、放得开”的经营模式,坚持“集中管控,独立经营”的管理理念,通过外派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经营管理的方式,发挥股东国企监督管控职责,同时作为落实股东意志的有力推手。
为避免外派人员与当地职工的收入矛盾,原则上尊重投资项目的薪酬考核体系,外派人员月度薪酬按照投资项目的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和发放。同时为合理平衡本部与外派人员的分配关系,激发外派人员的干事热情,首钢矿投本着“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原则,建立了补差机制,按照外派人员现任职务对应的职级待遇水平核定补差标准,外派团队的补差系数与项目经营业绩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直接挂钩。
通过投资项目薪酬体系和矿投补差机制的互补,形成了两个倾斜导向:一是为合理平衡收入分配关系,工资总额向一线员工倾斜;二是为鼓励职工到项目一线锻炼,收入水平向外派人员倾斜。
建立扣除市场因素的激励机制(DMF—IM)。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的构建,源于企业对市场的清晰认知,既要求企业对产品销售有明确定位,同时也要求客户对本企业产品价值高度认同。通过激励外派项目的“关键少数”——经营班子成员,提高企业成本控制与销售效益,双管齐下提升企业盈利的硬实力。
一是在保证外派经营班子基本工资保障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对绩效部分提出“从零起步”的考核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年度考核兑现的准确性和可控性,采用日常发放50%、年终兑现50%的绩效结构。
绩效主要通过指标挂钩和重点任务考核进行评价确定,以扣除市场因素的实际利润水平和产业链延伸相关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挂钩,建立了产销存连携机制和技术创新引领机制,以产量制约、库存制约、降本增效为导向,推动项目进一步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重点任务的整体机制。
同时对DMF—IM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市场变化“减”,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班子管理能力“增”,通过“一减一增”,保障了外派经营班子的收入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成果、与外派经营班子管控能力的匹配,有效发挥了激励作用。
二是两大机制倒逼企业销售跑赢市场,推进技术创新。按照提高非铁产品回收率的管控要求,制定铁精粉产量控制计划,超产时严格按照挂钩绩效的一定比例落实考核;同时按照当年产销平口径进行考核,对上年存量铁精粉及当年未销售铁精粉,结合实际结算情况进行剔除考核。通过对产量管控和极低库存的要求,倒逼企业通过销售跑赢市场,提高销售价格赚取额外利润。
鼓励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提高非铁产品种类、光伏发电效率、工业二氧化碳应用效果等,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按挂钩绩效的一定比例进行考奖;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将无人驾驶矿车运行、自动化改造、单机台成本管控等项目进度及减员成果,按挂钩绩效的一定比例落实考奖。通过挂钩产业链延伸和智能化建设,倒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市场盈利能力。
三是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的核心算法。由于国际上铁精粉定价通常采用普氏指数,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中的市场价格标准采用普氏指数,以普氏62%铁品位CFR平均价格为基数,按本单位产品铁品位折算定价。其中包括:
扣除市场经营结果的算法。以确定基数年份的市场值为考核基准点(通常长期采用浮动机制,短期内保持考核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每年的利润总额扣除从基准年度到当年市场价格变化引起利润增长值,就是当年相对于基准年份扣除市场因素后的实际盈利水平。
跑赢市场的利润算法。为了鼓励企业通过销售机制跑赢市场,还建立了跑赢市场的利润激励政策,即与上年度相比,以销售价格变化与市场变化幅度的差值确定跑赢市场的幅度,跑赢市场幅度与当年产量、上年售价的乘积即为当年跑赢市场的利润数。
考核梯度的设置。对于扣除市场的利润,自考核基数起,提取比例从低到高,以多劳多得的整体导向进行激励;同时考虑到跑赢市场利润采取与上年对比,整体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跑赢市场的利润进行额外激励。
四是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向煤炭企业的延伸。在煤炭企业,以首旺煤业为试点,建立扣除同煤种市场价格变化因素的激励机制。对扣除市场的利润,自考核基数起设置档差,同样以多劳多得的整体导向进行激励。
五是扣除市场因素的意义和必要性。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经过多个版本的探索更新,具备了一定的先进性;同时扣除市场的本质在于关注自身,还原了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变外部不可控因素为内部可控因素,能够真实反映职工贡献,具备较强的内驱性;此外,从指导政策制定、统计学方法论和准确性可靠性的角度,扣除市场因素的利润更有助于战略调整、行业对标和经营成果的反馈,具有极高的价值性。
整体来看,扣除市场因素在多个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是理解和评估经营活动健康状况和趋势的基础。该机制为项目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和创新销售机制发挥了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保障了企业与职工利益一致、共同发展。
构建与实施的效果
首钢矿投经过十余年实践,将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模式深深融入到生产经营管控和绩效考核过程中,实现了投资“有管控、要得回、可持续、能盈利”的良好局面。
管理效益方面:在扣除市场因素激励机制有效运行下,首钢矿投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积极克服市场不利因素影响,铁精粉跑赢市场6.97%,煤炭跑赢市场9.55%,全年完成利润总额7.83亿元。
经济效益方面:资源综合利用,非铁产品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通过产业链延伸,非铁产品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非铁产品产量增幅36.98%,非铁产品收入和利润贡献分别达到21.5%和18.37%。
现金为王,股利应收尽收。首钢矿投对于项目日常经营管理始终秉持着“多创效益、回馈股东”的管理原则,通过与股东方的不断磋商交流,股利实现应收尽收,贡献现金流。
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推进劳动效率提升,强化生产成本压降。推进智能化精细化管控,2024年,铁精粉成本进一步降低5.36%,含硼铁精粉劳产率达到2754吨/人·年水平。
社会效益方面: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辽宁硼铁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绿电占比实现8%以上;不断优化能源梯级利用,煤耗降低36.8%,成本降低35.5%;颠覆性地在硼化工行业应用高浓度二氧化碳碳解技术;硼镁铁精粉获得钢铁行业EPD平台审核,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拥有了“绿色身份证”。(本文获得第二十六届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本版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