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烟火中的乡情
什么是乡情?对我而言,它藏在邻里间的亲切照应里,融在村里人的古道热肠中,化作家人的无微不至,更在热闹的集市上,无声地传递着那份淳朴的文化根脉。
小孩儿天性爱热闹,我自然也不例外。每到农历十五,天刚蒙蒙亮,我就忍不住去央求姥姥:“姥姥,快点儿,我们去赶集吧!”从村里到大街,要走上十几分钟的小路。姥姥总是紧紧牵着我的手,有时还扶着我走在路边的台阶沿上。看着两旁芳草鲜美,偶尔有零星花瓣飘落,我的心啊,就像枝头雀跃的小鸟,早已飞到了热闹的集市上。一会儿到了那儿,我可得缠着姥姥买碗清甜的炒冰、几块香酥的饼子,还有那飘在空中、各种可爱形状的气球……
刚走过小路,就到了火车道口。忽然间,刺耳的警示声“呜呜”响起:“火车来了,请不要抢道,抢道危险……”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太阳悬在头顶,明晃晃地照着。一分钟,两分钟……我踮着脚张望,却只见铁轨延伸向远方。我忍不住皱起眉头,小脸垮了下来,拽拽姥姥的衣角:“姥姥,火车怎么还不过呀?再等下去,大集都要散了!”姥姥笑了,温暖的手轻轻捏捏我的脸蛋,又抚平我紧锁的眉头:“快了快了,放心,大集散不了。”
终于,那高大的火车“哐当哐当”地驶过,卷起一阵风。眼前豁然开朗,我的心绪也像被风吹散的云絮,瞬间由阴转晴。我赶紧牵起姥姥的手,几乎是蹦跳着跑过道口,脚步轻快地奔向集市深处。
“王奶奶好!您也来赶集啦!”“姑姥早上好!您来啦!”一进集市,我就像只欢快的小喜鹊,恨不得跟每个认识的人都打招呼。乡亲们总会笑着摸摸我的头,顺手从自己的布袋、篮子里掏出点好吃的塞给我——有时是几颗脆枣,有时是半截甜瓜,再和姥姥热络地聊上几句:“街东头老李家的西红柿今儿个真便宜!”“西边那摊的黄瓜水灵着呢,脆生生的!”
正说着,我一眼瞥见了那辆熟悉的小推车,是卖冰粉的爷爷来了!我立刻松开姥姥的手,像只小兔子似的蹦到爷爷跟前,踮起脚尖,小手从口袋里费力地掏出一枚被捂得温热的硬币,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地说:“爷爷,我又来啦!老样子,要一块钱的冰粉!”爷爷慈祥地笑着,弯下腰接过硬币,熟练地给我盛上一碗。我谢过爷爷,迫不及待地用小勺挖起冰粉。纸杯里的冰粉颜色清透,上面点缀着几粒红彤彤的山楂碎和喷香的瓜子仁,送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凉意瞬间弥漫开来……啊,就是这日思夜想的味道!我一边心满意足地吃着,一边小跑回姥姥身边。
姥姥正和一位卖竹筐的老奶奶聊着天。我蹲在摊子前,好奇地拿起一个精巧的小竹筐细看。那筐子一看就是手工编织的,篾条细细的,经纬交织,紧密匀称,透着股朴拙的灵气,简直像个小小的艺术品。我忍不住抬头赞叹:“奶奶,您编的筐真精致啊!”两位老人听了都笑起来。老奶奶乐呵呵地转身,从她的小三轮车上抽出一根青翠的竹篾,手指翻飞,灵活地弯折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竹蚂蚱就出现在她掌心,轻轻递给了我。我惊喜地接过,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宝贝”。回家的路上,姥姥告诉我:“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呢,等回家了,姥姥也教你编。”
就这样,我一手端着快见底的冰粉杯,一手攥着心爱的气球线,口袋里还塞满了吃不完的零食和那只珍贵的竹蚂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跟在姥姥身后,小小的心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快乐……
赶大集,在大人眼里或许寻常,却是我童年日历上最闪亮、最期待的日子。在那里,我能真切地触摸到乡情的温度:是邻里塞给我零食时粗糙手掌传递的暖意,是姥姥牵着我走过路口的温柔掌心,是冰粉爷爷低头接钱时的慈祥笑容,是编筐奶奶指尖翻飞变出的童年魔法。它承载着最质朴的人情味和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如今课业渐忙,一年里能去赶集的日子不过一两天,再想重温那份纯粹的喧闹与温情,已是难上加难。然而,那集市上的光影、声响、味道,那牵着姥姥的手走过的路,那冰粉的酸甜与竹蚂蚱的翠绿,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了我生命中抹不去的一幅温暖画卷,一首关于乡情的最初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