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群里练就“真功夫”

——首钢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机务车辆段“学习联盟”助力青年成长成材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水钢站记者 李章辉 2025年08月29日

通过“学习联盟”微信群进行学习。

检车标准作业教学现场。

职工认真检查机车部件。

师带徒进行标准检车作业。

凌晨3点,首钢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机务车辆段0443机车上依旧灯火通明。青年司机王蓉紧盯着微机屏幕,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负责的机车在作业时突然出现异常振动,这是他独立值岗以来遇到的棘手难题。迷茫之际,他想起“学习联盟”微信群,迅速拍下微机显示数据和现象视频上传求助。

很快,群里的“技术大拿”李昌建便发来指导语音,一步步教他排查故障。半小时后,机车恢复正常运转,王蓉长舒一口气:“要是没有这个学习平台,今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近年来,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机务车辆段机车操作岗位面临严峻的人才断层危机,大量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临近退休,而年轻职工因技能不足,难以独立顶岗。机车操作涉及上万个零部件,从柴油发动机原理到复杂的制动系统,从标准化点检作业到突发故障处理,每一项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一名新手成长为机车司机至少需要5年时间,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为破解这一困局,2024年10月,机务车辆段建立了机车操作岗位“学习联盟”微信交流平台,并推出“一日一学、一月一练、一季一考”的学习机制。平台建立初期,不少青年职工心存疑虑:“平时工作这么忙,微信群里能学到真本事吗?”面对质疑,机务车辆段管理人员和老师傅们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每天清晨,“学习联盟”群里准时推送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涵盖机车操作的各个方面。有时是柴油车故障处理,有时是老司机现场示范机车行驶中的标准手势,便于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青工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每个月,“一月一练”实操演练雷打不动地开展。演练场地上,老师傅们会手把手地指导青年职工进行机车点检作业。有时,他们还会特意在机车设备上设置一些常见故障,让青年职工去发现和解决。一次,老师傅在制动系统中设置了微小的泄漏点,青年职工反复检查多遍,都没有发现问题。老师傅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而是引导青年职工仔细回忆“一日一学”中关于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的要点。通过这样的实操训练,青年职工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季度考核更是“真刀真枪”。考核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设置了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实操项目。在一次季度考核中,模拟场景是夜间作业时机车突发电路故障,青年职工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所学知识和技能,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这样贴近实际的考核,让青年职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学习联盟”的学习过程中,青年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利用休息时间集中学习。在机务段段管线上,常常能看到青年职工围坐在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会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分享到群里,供大家一起探讨。青年司机耿忠忍回忆,自己曾在群里分享过一次货物列车在短陡坡道运行时发生故障后的应急处理操作经历,引发了热烈讨论,最终总结出一套快速排查和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法。老师傅们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职工。

43岁的李师傅为了让青年职工更好地理解机车制动机的工作原理,特意绘制了详细的示意图,并标注了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常见故障点。他还经常在群里发起“经验分享会”,讲述自己多年来在机车操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宝贵经验。在他的指导下,多名青年职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联盟”效果明显,青年职工王蓉和耿忠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最初对机车操作一知半解到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反复请教老师傅。为掌握机车点检作业知识,他们在机务段段管线一待就是一整天,对照标准流程,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最终,他们在今年4月初顺利通过了机车司机理论与实际考试鉴定。如今,在机务车辆段,“学习联盟”已经深入人心,青年职工积极主动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到目前为止,已有5名青工顺利通过副司机岗位技能考核,能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今后,机务车辆段将继续完善“学习联盟”的运行机制,制定更多激励措施,将学习成果与职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并计划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岗位,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学习联盟”的作用下,机务车辆段的青年职工正驾驶着技能提升的“列车”,在成长的道路上快速前进。